近年來,廣西梧州市以全產業鏈思維,堅持規劃引領、品牌塑造、文化帶動、產業驅動,構建全產業鏈現代茶產業體系,助推六堡茶由銷路單一的“僑銷茶”發展為“暢銷茶”,呈現產銷兩旺、量價齊升、高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規劃破題,政策補鏈,全景式謀劃產業發展藍圖
抓規劃,明確發展路線。實施“興茶富民”戰略,堅持規劃引領,破除發展痛點,全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出臺多個政策文件,從產業規劃、產業發展、質量提升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政策支持,通過出政策、組機構、引人才、搭平臺、樹品牌、定標準、建園區七大措施,全產業鏈梳理薄弱環節并打上“補丁”。
建機構,統籌發展資源。設立“一政、一企、一學、一貸、一院五中心”,將支持六堡茶發展的政、產、學、研、金等資源放到一個盤子統籌。“一政”是梧州市茶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一企”是廣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一學”是在梧州學院設立茶學本科專業;“一貸”是推出“黑茶通”等金融產品;“一院五中心”是成立五個自治區級研究中心,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充足的科技支撐。
定標準,確保發展規范。集聚產業專家人才,組建廣西六堡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統籌建設從茶種到茶杯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實現從茶樹育苗、栽培管理、茶葉采摘、六堡茶加工、包裝、貯運等環節標準化生產,完善六堡茶批號編碼、沖泡品飲、場地環境、倉儲要求、斗茶規范等產業服務標準體系,切實解決六堡茶標準落后、廠茶與農家茶標準不一等問題,讓產業鏈各個環節有標可依、有標必依。
引人才,夯實科技支撐。圍繞產業鏈,配置人才鏈,強化創新鏈,以“梧桐花開鳳凰來”為平臺,通過“引將才、培匠才、借外腦”等方式,引進國內茶學拔尖人才,培育本土專業隊伍,借用院士專家外腦,建設廣西六堡茶產業科研人才小高地。實施自治區“六堡茶‘八新雙增’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產量、產值、品質全面提升。
文化搭臺,品牌強鏈,全鏈式提升產業軟實力
舊題新做,古道重行塑品牌。開展茶船古道尋跡活動,整合六堡茶作為“僑銷茶”的文化內涵,出版大型六堡茶文化工具書籍《茶船古道》,重現六堡茶跨江向海的歷史。實施六堡茶“茶船古道”東融文化精品“五個一”(一本書、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一首歌、一臺舞臺劇)工程,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六堡茶產業發展圖景,講好六堡茶與茶船古道新絲路的故事。
小題大做,守正創新創品牌。推出淘寶·梧州特色館、京東梧州特產館,將梧州六堡茶打造成“網紅美食”、廣西特產行銷全國和“一市一品”的核心產品。研發六堡茶新產品以及一批體現梧州特色、廣西特色產品,推動六堡茶“出圈”發展。舉辦中國(廣西)六堡茶斗茶大會,創新采用“斗茶”的比賽形式。
內題外做,開放合作推品牌。打好“一帶一路”牌,開展六堡茶營銷推廣,推動六堡茶行銷全球。打好“東盟”牌,開展宣傳推介活動,共同制定六堡茶國際和區域標準,加快六堡茶行銷東盟。打好“東融”牌,對接廣州等交易市場、展會和倉儲優勢資源,共同開展茶船古道文化遺產申遺。
難題巧做,政企合力強品牌。成功注冊“梧州六堡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茶船古道”商標。統一以“梧州六堡茶”形象對外宣傳推廣,帶動一批優秀企業品牌形成品牌矩陣。積極推動六堡茶覆蓋更多旅游景點、公共服務區。
集聚發展,協同延鏈,全業態融合做大做強六堡茶產業
從茶園到茶杯,確保品質始終如一。面向茶農、茶企大力開展生產標準宣傳貫徹工作,實行全產業鏈品質管控,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開展種植,依托現代化茶葉生產線,執行標準化生產,構建政府追溯與監管、企業追溯與質量內控管理、消費者信息查詢三大平臺,建立六堡茶全程質量安全監管和追溯體系。
從茶農到茶企,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統籌兼顧茶農、茶企利益,通過建設六堡茶產業示范區、以產城融合發展為核心的“國家特色小鎮”,廣西梧州六堡茶產業發展集聚區、梧州六堡茶文化創意產業園等產業發展載體,有力帶動茶農致富、茶企增效。
從直營到直播,新茶經濟異軍突起。融入專營直銷理念和互聯網發展思維,在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布局六堡茶品牌形象店、專賣店、經銷店,經營輻射范圍不斷擴大。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策劃網絡促銷、微博直播、視頻直播等活動。研究六堡茶的營養價值與保健功效,推動六堡茶與中醫藥茶醫融合發展。
從茶葉到茶旅,茶旅融合無縫對接。積極探索“茶+康養+旅游”模式,推進茶產業與生態鄉村、健康養生及文化旅游建設相結合。充分挖掘蒼梧縣“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和清代古茶園八集山莊、蒼松茶園、雙貴茶園“全國最美茶園”等資源,開展茶旅融合運營,開設客棧、餐飲、采茶炒茶體驗區等茶園觀光旅游服務。
從資源到資產,數字平臺貫通全鏈。聯合京東集團建設公共茶倉及廣西國際茶業交易中心,打造集倉儲交易、評估鑒定、茶葉銀行于一體的六堡茶公共倉儲交易中心,形成集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公共茶倉,追溯體系,大數據平臺和交易平臺為一體的六堡茶數字經濟模式,打通線上資產與線下資源轉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