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冬至,室外天寒地凍,而達拉特旗王愛召鎮廣匯·綠沃川現代數字農業科技產業園內卻綠意盎然。顆顆鮮艷欲滴的草莓掛在空中,一簇簇鮮嫩的生菜隨著傳輸帶送進加工設備……全部生產過程數字化達到了80%。空中草莓園、智能蔬菜工廠、特色瓜果溫室等年均銷售收入達4500萬元左右,帶動就業500余人。
今年,鄂爾多斯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34.9萬畝,實施品種選育、鹽堿地改良和集中連片機械化種植,全年糧食產量突破45億斤,實現“二十一連豐”。同時,鄂爾多斯依靠企業帶頭、標準引領、設施升級,通過以“二產帶動一產,工業反哺農牧業”為特色的發展路徑,瞄準“良種、良田、良企、良策、良才”5個關鍵著力點,高質、高效、高產的農業新業態快速崛起。
龍頭企業蹚路 帶動農戶共同致富
在準格爾旗五家堯村內蒙古中天現代智慧設施農業產業園的溫室大棚里,蜜蜂在花叢間飛舞,西紅柿、草莓、條紋瓜等果蔬掛滿枝頭,工作人員正忙著采摘、搬運。該產業園占地面積322畝,已建成標準化溫室大棚30多座,果蔬生產實現了訂單銷售。
龍頭企業的入駐,給當地群眾也帶來了增收致富的機遇。背靠產業園這棵“大樹”,農戶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務工或者承包大棚獲得收入。
周志有7年的大棚種植經驗,他選擇的是大棚承包模式,租賃企業標準化大棚,年租金3萬元,由企業提供種苗、技術、耕種機械和銷售渠道。這種模式在他看來是上了“雙保險”,他今年僅一個大棚的毛收入就達到了15萬元。
今年,鄂爾多斯市新認定市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9家。全市現有市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5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68家。
龍頭企業項目不僅有包括糧油、果蔬、羊絨、肉乳等優勢特色產業,還包括預制菜、生物肥料等市場潛力廣闊的新興特色產業。
突破發展瓶頸 標準化促進產業化
一個“農字號”企業項目,總投資19億元!
幾個月前,杭錦旗馬鈴薯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建設。
在規劃圖上可以看到,廠區劃分為清洗車間、加工車間、成品庫、馬鈴薯氣調庫、離網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等。
該基地負責人郝順介紹:“未來的生產線將依托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和全自動化打包來完成生產任務,力爭打造成‘黑燈工廠’。并且,整個項目的建設所需材料、設施、設備、生產方式等均按照國家零碳產業建設要求進行,預計2025年10月實現投產。項目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全球最大馬鈴薯全粉循環產業園和我國首個零碳食品加工生產線。”
藏糧于技,革故鼎新,使用新技術、新設備,引入新模式和新理念,立足標準,聚焦技術,確保科學,服務需求。今年初,鄂爾多斯市農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
該委員會承擔全市農牧業領域地方標準的制定、審查、評估等工作,在搭建起農牧業領域的標準創新服務平臺的同時,提升農牧業產業化水平。
設施農業發力 實現高產出高效益
年初,達拉特旗白泥井鎮政府與內蒙古禾櫻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土地及設施大棚租賃合同》。如今,首批苗木已經開始種植。按照“黨支部+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資金、技術和銷售全部由該企業承擔,利益共享。
“項目利用道勞窯子村415畝耕地上的181棟撂荒大棚,經過改造后種植櫻桃。項目建成后,撂荒的土地被重新盤活,預計年產大櫻桃4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約2000萬元,可吸納當地180人就業。”達拉特旗白泥井鎮黨委副書記苗中儒說。
為將設施農業建設推向高端化、智慧化、園區化、生態化,鄂爾多斯出臺《鄂爾多斯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支持產業振興辦法》,貸款貼息扶持設施農業項目18個,發放貸款7200萬元。引進德農、中天、三松等大型農牧業企業投入設施農業建設,撬動社會資本約2.1億元,帶動農牧民就業4500余人。
“目前,全市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4.74萬畝以上,設施農業機械化率達到55%。構建起區域布局更加優化、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發展質量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的現代設施農業新格局。”鄂爾多斯市農牧局局長喬建江表示。